【女性主義讀書會:前言】
▍作品介紹
主題:在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女人的?
撰稿:黃脩閔
你是在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女人的?有一天這樣的疑問突然躍上心頭,後來我明白,如果人的生存乃至於生活,本來就存在性別框架下的定義,那麼這句話或許應該改成:你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女人的?
是在那個鮮紅的血漬染上內褲的那一刻嗎?是在爸爸告訴你小女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時候嗎?是在親朋好友告訴你要喝青木瓜四物飲的時候嗎?是在幼稚園穿薄紗在舞台跳舞的時候隔壁傳了一句羞羞臉的時候嗎?還是在那個情竇初開喜歡上別人的那一刻意識到的?或是在真正能孕育出下一代時,才明白了女性之於母性的連結嗎?
下一步,開始問自己:是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的?又,女性主義的真正意涵為何?因此,在讀書會的過程,從一開始我們討論「女性主義的歷史與流派(相同待遇論、差異論、宰制論、自由主義、基進主義、後現代主義的女性主義)」,第一次討論時就列舉出自己心目中女性主義的樣子,到討論「現代生活中存在的性別霸權」、「對女性主義可能的誤解」、「對於女性主義者的批評:父權紅利、仇女現象、母豬教」、「百合、耽美文化中的女性角色」、到最後進入到「交織論、大結構下女性的能動性」、「如何在日常中實踐女性主義」。
女性主義讀書會的成員中,十二位中生理男vs生理女大約是一比二,希望造就的是一個舒服的性別友善討論環境,其實以性別作為其中一種檢討跟評估的指標,只是作為某種特質的篩選跟檢驗,這也是性別主流化在談的,把性別分析納入其中一個丈量向度,但其實最主要還是溝通內容及討論品質的自主度跟開放性。
男性也可以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嗎?這也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議題,我們自詡每個人都可以是尊重不同性別的人,但為何是「女性主義讀書會」,而不是其他更中立更強調性別平等的討論?因為我們認為「躲在中立背後,會讓宰制關係繼續存在」,沒有人該為自己的不同道歉,女性主義作為其中一個仍認為社會不平等現狀持續發生的組織,仍認為需要在社會的槓桿施加力道,透過閱讀與書寫,持續完善這樣的論述,而自然地,男性也可以成為槓桿中的其中一個砝碼,當然,很多人也會認為,男性因為先天性而無法完全同理女性的「女性經驗」,這也是不同流派的女性主義者所秉持的態度,然而筆者心中認為是可能的,至少要認可一定程度的同理,才能增加運動的聲量和促進。
從中你會發現,性別的概念是存在於生理上及社會上兩種不同的光譜的,你是存在於生理還是社會的性別中呢?面對兩者的不協調,社會給予了怎樣的機制呢?兩者是如何交匯成為你的性別的呢?
僅是簡單作為發想這個女性主義讀書會的其中一個負責人,做出的簡單的感想跟分享,謝謝過程中每次與晏華的討論,和這個讀書會中的每個人,每一次採訪,每一份結晶。
一系列的訪問包括:法律學術上的性別討論、政治場域中的性別討論、歷史發展中的性別討論,經營不同性別媒體的討論(包含女人迷、女性主義有事嗎?)以及男性/女性對於女性主義的剖析。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文章慢慢出爐。
延伸閱讀:打破女性主義教條:女性主義有事嗎?https://goo.gl/mGcFps